1.什麼是利害關係人(Stakeholders)?
利害關係人(Stakeholders)是指那些會直接或間接受到企業行為影響,或能夠影響企業目標實現的人或組織。
從顧客、員工、投資人到政府機構與媒體,每一個 Stakeholder 都有可能左右品牌決策與營運成果。
💡 關鍵定義:
“Any group or individual who can affect or is affected by the achievement of the organization's objectives.” — Freeman, 1984
2.利害關係人的類型與影響力
在行銷實務與策略管理中,我們通常會將利害關係人分為內部與外部兩大類:
分類 | 舉例 |
---|---|
內部利害關係人 | 員工、管理階層、股東 |
外部利害關係人 | 顧客、供應商、競爭對手、政府機關、社群大眾、媒體、KOL等 |
每一類群體的利益訴求不同,也會以不同的方式影響品牌策略。例如:
- 員工的滿意度與流動率,會影響品牌執行力與成本
- 顧客的聲量與回饋,會影響品牌口碑與產品優化方向
- 政府法規與社會觀感,可能大幅影響品牌定位與市場策略
3.Power-Interest Grid:識別並管理你的利害關係人
Power-Interest Grid(權力-關注矩陣)是一種實用的 Stakeholder 分析工具,幫助我們依照利害關係人的「權力大小」與「關注程度」進行分類與對應策略。
類型 | 策略建議 |
---|---|
高權力、高關注 | 重點溝通、持續參與(關鍵顧客、投資人) |
高權力、低關注 | 維持滿意(政府機構、董事會) |
低權力、高關注 | 傾聽與回應(一般顧客、忠實粉絲) |
低權力、低關注 | 定期更新即可(潛在關係人) |
這個框架能幫助行銷人更有效配置資源,聚焦在「真正影響你成敗的人」上,尤其在品牌危機、產品上線、募資或政策變動時特別重要。
4.為什麼行銷策略不能忽略 Stakeholders?
利害關係人不只是「附屬觀眾」,他們有時就是「共創者」:
- 顧客能透過 UGC(使用者創作內容)成為品牌的傳播者
- 員工能成為品牌文化的最佳代表
- 媒體與 KOL 可左右社會觀感與議題擴散
📌 忽略 Stakeholder 意見,可能導致:
- 品牌形象危機
- 員工離職與內部反彈
- 社群輿論反感,抵制產品
- 政府罰款或法規限制
5.如何在專案中善用利害關係人分析?
在任何行銷活動或品牌專案前,你都可以用以下流程進行 Stakeholder Mapping:
- 列出可能的利害關係人清單
- 使用 Power-Interest Grid 進行分類
- 根據利害關係強度設計溝通策略
- 建立回饋與參與機制(如顧客調查、內部會議、合作協議)
- 定期檢視並調整利害關係人管理計畫
結論:品牌發展過程中的關鍵溝通對象
行銷不是單打獨鬥的競賽,而是與多方 Stakeholders 共舞的協作旅程。只有當你理解並尊重每一位利害關係人的需求與影響力,品牌策略才能真正落地,並在變動的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。
AileyLab 專注於將行銷策略與實務操作接軌,透過資料分析與結構化工具(如 Power-Interest Grid),協助企業制定具邏輯與同理心的行銷方案,打造多贏局面。